close

今年度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恢復過往的身材

除了報名world gym運動外 更想知道每天的體重變化  好督促自己

一開始很不要臉的 走進康是美跟店員說想要量體重

店員很親切的拿了  歐姆龍體重體脂計 HBF-214 幫我量

發現這臺體脂計不但外型漂亮 功能也超棒

不但可以量一般的 體重 體脂 BMI外

也可以測量內臟脂肪 骨骼肌 身體年齡 基礎代謝等

因此下定決心跑去燦坤帶一臺回家

立馬量了一下  體脂23 內臟脂肪2 骨骼肌率 30.5

重點是 身體年齡才21

對快進入30歲大關的我  看到這個數字實在是太開心了~~

201301081721281.jpg  

 

以下是各項指數的意義:

(一)BMI (身體質量指數)=體重(Kg)/身高(M)/身高(M)
 ※衛生署公布我國成年人肥胖定義:BMI超過24者過重,BMI超過27者肥胖

  (二) 體脂肪率:它的原理是透過生物阻抗分析,利用低電壓電流測出電阻量,因為身體組織中的體脂肪是不導電的,而體內水分是可以通電的,所以若測出電阻越大,表示體脂肪就越高。

 性別   30歲以下  30歲以上  肥胖標準  重度肥胖
 男性   14~20 ﹪  17~23 ﹪  >25 ﹪   >30
 女性   17~24 ﹪  20~27 ﹪  >30 ﹪   >35

 BMI是一種顯性指數,可從數字運算或體型來判斷;體脂肪率卻可發現「隱藏性肥胖者」,因為有人外型看來雖然瘦小,BMI指數也在標準範圍內,但體脂肪率卻有可能超過肥胖標準喔!

 

(三)內臟脂肪率:

 體脂計還可測出內臟脂肪率,顧名思義內臟脂肪位於身體內部,圍繞著人的臟器,主要存在於腹腔內(在肝、胰、胃、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),過多的內臟脂肪,會增加罹患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其它代謝症候群的機會。

 內臟脂肪率1相當於內臟脂肪面積10平方公分,日本肥胖協會研究指出,內臟脂肪面積超過100平方公分(指數>10),因肥胖所引起的併發症平均量會增加1.5個;面積超過150平方公分(指數> 15),平均併發症將超過兩個以上。

 在醫檢項目中並沒有內臟脂肪率的數據,醫學上是利用血液生化值,從血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(TG)、高密度脂蛋白(HCL)等來判斷是否有脂肪方面的問題(或只能透過核磁共振或腹部CT掃瞄來計算)。而體脂計測量內臟脂肪率方式,採用生物阻抗法的延伸,此數據可提供一般人對平日作息、飲食習慣的參考值。

內臟脂肪率在10以下都算是標準,但也必須視年齡而定,30歲以下最好是保持在5-6間,若數值接近8-9標準值邊緣,可能就顯得略高,因為現代速食文化與垃圾食品充斥,讓許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埋下危險因子。

30歲以上者更需注意保健,若不做適度飲食控制,加上喝酒應酬、作息不正常、運動量不足,稍一不小心就會超過標準,內臟脂肪率超過10,甚至飆高到1520以上者,都是極有可能引發脂肪肝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高危險群。

 

(四)基礎代謝率

 體脂計可為你測量出身體的基礎代謝率,基礎代謝率已被視為控制體重、維持健康的一個重要參考數據。

基礎代謝率(BMR, Basal Metabolic Rate)是指在靜態的情況下,一個人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消耗卡數,主要用於呼吸、心跳、氧氣運送等維持器官運作、生理機能所需的熱量。所以BMR也代表人體細胞的代謝能力。BMR會因年齡、性別、身體組成、內分泌狀態而有所不同。
 ●國外研究報告指出:

  年紀越輕,BMR越高。
  越是高瘦,BMR越高。
  組織裡肌肉越多,BMR越高。
  體溫越高,BMR越高。
  壓力越大,BMR越高。
  環境溫度越冷,BMR越高。
  越是空腹,BMR越低。
  營養失調越嚴重,BMR越低。
  甲狀腺素分泌越多,BMR越高。

基礎代謝率參考數值:

 18-29歲男性1550/女性1210    30-49歲男性1500/女性1170

 50-69歲男性1350/女性1110    70歲以上男性1220/女性1010

 

()骨骼肌率( Skeletal Muscle )

 體脂計還可測量出身體的骨骼肌率,與基礎代謝率有關,同時呈正比。

 人體肌肉可分骨骼肌、心肌、平滑肌,骨骼肌用於協助身體運動,心肌則是讓心臟跳動,平滑肌構成內臟的肌肉,骨骼肌是一種隨意肌,受運動神經的支配而收縮

 身體大大小小的活動,都有賴骨骼肌的收縮與伸展,大至跑步、舉重、騎單車、游泳、打球等運動,小至眨眼、皺眉頭的動作,都與骨骼肌的活動密切關連。

 人體約有400塊大小不一的骨骼肌,約佔體重的三分之一,骨骼肌中密佈血管與神經,促成骨骼肌的能量供應、廢物排除與活動控制。

 骨骼肌依纖維類型又可細分為快縮肌、慢縮肌,若擁有極高比例的快縮白肌,短時間爆發性運動能力就會極佳;若擁有90%以上的慢縮紅肌,極適合持久性耐力型的馬拉松比賽。骨骼肌纖維類型的比例高低,主要受到遺傳與環境 (後天訓練)因素的雙重影響。
 測量參考標準:男性約34%、女性約27%,若低於此數值時,通常基礎代謝率也不夠高,顯示運動量不足或體脂肪比例相對過高。

 

()身體年齡:綜合了前幾項指數來做判讀,也就是說如果BMI、體脂肪、內臟脂肪都在標準範圍的上限內,身體年齡應該會與實際年齡差不多,如果處於中間數值,身體年齡會比實際年齡年輕五歲,如果在標準範圍的下限內,大約會年輕十歲,越瘦的人一定會越佔便宜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ondin38 的頭像
    pondin38

    pondin38的部落格

    pondin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